參考消息網5月5日報道 外媒稱,過去幾年間,上海的公立學校在經合組織舉行的國際評估中獨占鰲頭,在世人欽羡之餘也引發不少爭議。由經合組織主辦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主旨是評定各國教育質量。2009年(該年度上海市第一次參加)和2012年,上海兩度拔得頭籌。PISA主要測試學生三個主要方面的能力:閱讀、科學和數學。在上海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美國在這三類科目的全球排名都有所下降,尤其是數學。
  據美國《新聞周刊》5月9日(提前出版)一期報道,在許多人心中,中國的經濟崛起顯然是與其國民的學識素養聯繫在一起的。
  15歲的劉進晶(音)是上海市梅隴中學的初三學生,梅隴中學是中國最好的中學之一,她一邊勾選課程表一邊用堪稱完美的英語說道:“物理、化學、數學、語文、英語、地理……都是些家常便飯。”
  這不是劉進晶平時的課程表,而是她每周日的學習任務。上帝也許周日能休息一天,但劉進晶每個周日都要從早上8點學習到下午5點。她說這話的時候是在一個周六的下午,也是她一周中“能夠放鬆的僅有的一天”。
  報道稱,上海公立學校及其在測試中取得的成功植根於中國千年來的教育傳統。教師是學生除父母外最尊敬的人。老師發號施令,學生俯首聽命。在中國課堂上,討論和爭辯十分少見,獨立解決問題也只是剛開始成為上海教育者的工作重點。批評人士早就指出,過於強調速度和死記硬背無法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的人才。
  在上海以及整個中國,人們最近才漸漸開始認同,學業成績並不是大學唯一的錄取標準。
  報道認為,所謂上海學校“可怕”的說法是荒謬的。參加經合組織測試的學生沒有作弊,也沒有什麼逢考必勝的神奇基因。他們取得優異成績有許多原因。家長密切參與孩子的學習——大多數家長都會確保孩子在學校和家中完成繁重的作業。而且劉進晶和她的許多同學甚至周日都要學習10個小時,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大多數的美國同齡人周日都在睡懶覺、玩電腦游戲、上傳視頻。
  上海市的教師也受到嚴格的管理:對他們也會依照學生的考試表現排名。上海師範大學校長張民選說:“培訓是貫穿整個教師職業生涯中的工作,推動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是所有教學管理者的重要工作。”
  報道稱,因而上海在PISA等國際測試中取得成功並不意味著中國的整體教育體系優於美國。但測試結果表明,上海的經驗雖然不一定普遍適用,但仍有可取之處。
  (原標題:美刊:上海學校“可怕”之說是荒謬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q36iqgr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